作者:甘草
动植物和人类共生于地球。现在人类进入共同抗击新冠病*非常时期,中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域外或爆发或正在严阵以待。人类与自然界、与动植物息息相关,大多数时候和谐共生。家禽与菜篮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结果,而野生动物则不那么和谐。人与自然与动植物不和谐,戾气丛生,瘟疫说来就来,数千年中国历史上有就有大大小小多次瘟疫,较大的就有多次,可谓历经磨难。中医也与疫病作了数千年的抗争,用现成的或加炮制的动植物作为药物,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出发,一直直面临证探索前行,尽管代价是很大的,但对疫病的治疗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医学史上累创奇迹,如人痘,如青蒿,如流脑,如非典、如新冠,中国人口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不得不短期实行计划生育,中医功不可没。其中肯定会有青蒿这种超级名星在其中,需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精神。“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药(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直接来自大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其库存量无法佑计。动植物为人类所用,则为药造福人类,不循常道,则为妖为瘟,祸害地球。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生物的安全与人类的安全息息相关。自然界与人类的相处密码其实就是和谐共生。面对疫情,有鉴于于此,近期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钟赣生主编的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从教材收录的味中药(大部份是动植物药)中,按每味药的药理作用,检索岀具有抗病*作用的单味中药达65味。1、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有:麻*、桂枝、香薷发散风热药有:菊花、蔓荆子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天花粉、竹叶、栀子清热燥湿药有:*芩、*连、*柏、苦参清热解*药有:金银花、大青叶、板兰根、贯众、紫花地丁、野菊花、鱼腥草、败酱草、射干、鸦胆子清热凉血药有:紫草清虚热药有:青蒿、地骨皮3、泻下药攻下药:大*4、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有:穿山龙袪风湿热药有:秦艽、豨莶草、老鹳草祛风湿强筋骨药有:桑寄生、千年健5、化湿药:佩兰6、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石韦7、利湿退*药:茵陈、虎杖、珍珠草。8、理气药:乌药、荔枝核、香橼。9、驱虫药:槟榔10、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有:大蓟、槐花11、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有:鸡血藤、月季花破血消癥药有:莪术、斑蝥。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药有:海藻、*药子
止咳平喘药有:紫菀、枇杷叶。
13、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灵芝
14、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药:罗布麻叶
15、补虚药
补气药:太子参、*芪、刺五加、红景天
补阳药:冬虫夏草
补血药:何首乌
补阴药:北沙参
16、收涩药
敛肺涩肠药:石榴皮
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
17、涌吐药:常山
18丶攻*杀虫止痒药:大蒜。
还有很多抗*名星埋没在一万多种中药中,还有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草药。
有医方有药,本草治病在人类已达数千年,但历经数千年不衰,不改初心,只有中国,且其低廉有效。怎不让西方医药利益集团恨之牙牙,必除之而后快?而一些所谓公知,又配合起哄,妄图以科字之名去消灭中医,又或以中医结合之名行去中医之实,这注定是不能得逞的。因为中医中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在于天人合一,在于阴阳平衡,在于辩证施治。
回顾历史启示未来。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立“”酒为百药之长“”,相传商代伊尹始创汤液治病,商代钟鼎文己有"药"字出现,明确"药"即治病之物,以"草"(植物)居多的客观事实。西周时代已有专业“医师","医师掌医之*令,聚*药以供医事"。巜诗经》记载动植物余种,而巜山海经》记载药物种,所治病种有31种之多,其中子就有了补药和预防的记载。不会晚于东汉末年(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载药种。而对温病的"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的争鸣又为中医对传染病(疫病)的防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元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种,其中载有新药种,收集医方个,书中还绘制了幅精美的插图,方剂首(其中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万字,分为16部、60类,成为中华民族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永远丰碑。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中药大词典》第二版,总共收录了味中药,大概只收录了己知的中药二分之一的量.
民国至今,随着西方医药学和现代科技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初步建立了以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用动物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新的学科,其成果集中在中药的生药、药理、化学分析、有效成分提取及临床验证等方面,西方药学对本草学的贡献,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使中药的现代研究向广度、深度发展。尤其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再次证实中药是一个宝库。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府先后4次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中药达10多种,还有无法统计的草药。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药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医院纷纷成立,医院。年广州士坤为应对疫情而成立城西方便所,医院,医院,但直至年方获*府准许医院,从而使之成为中西知识并存的空间.年起建立中医学院,58年成立中药学本科专业。
今次新冠战疫,中医院医院团队共同抗疫,无论在纯中医、中西医结合都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成为共识。
本教材中味常用中药中,就有65味有抗病*作用,可见许多具有抗病*的中药仍未筛查出来,待字闺中。而且许多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和药理作用,相互协同,形成总效应。尽管中药的抗病*作用还未发现有 性,但具有广谱性和多效性,复方用药又增加更多的差异性,复方用药形成组合拳而使新冠病*抑制而病愈。
抗病*单味中药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以常见的风寒解表药麻*、化湿药佩兰、清热解*药金银花、补气药*芪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麻*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麻*的药理作用:麻*水煎剂、麻*水溶性提取物、麻*挥发油、麻*碱、1一 麻*碱均有发汗作用。麻*碱、伪麻*碱、麻*挥发油是其平喘的有效成分。麻*的多种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以d一伪麻*碱作用最显著。麻*挥发油对多种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解热效应,麻*的多种成分均有抗炎作用。麻*挥发油对亚甲型流感病*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丶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麻*碱、麻*水提取物有镇咳作用,麻*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麻*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抑肠平滑肌作用。
佩兰性辛,平,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作用。药理作用:佩兰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色葡萄下水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有抑作用。其挥发油没油中所含币伞花烃、 橙花脂对流感病*有直接抑制作用。佩兰挥发油及其有效单体对伞花烃灌胃具有明显祛痰作用。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疏散风热作用。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绿原酸类化合物羊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丶溶血性链球菌丶痢疾杆菌丶霍乱弧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抗流感病*丶柯萨奇病*等作用;其水溶剂、口服液千山注射液有不同程度的退热底用,咱显提高小鼠胶胳巨噬细胞吞噬百分录和吞赚指数;绿原酸类化合物有显惹利胆作用,皂苷有保肝作用i银花炭混悬液有默止血作用j有降低胆日主醇作用了还有抗生育、兴奋中枢丶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
*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国良、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谭通痹、托*排脓、敛症生肌作用。其药理作用为:*芪多糖能继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丶并能抗疲劳、耐低温丶抗流感病*。*芪水煎液丶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芪总皂昔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芪总*酮和总皂苷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芪水煎液有保护肾脏、清除尿蛋白和利尿作用,并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此外,*芪有抗衰老、抗辐射、抗炎、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肿瘤和保肝作用,一种单味药里蕴含着”扶正祛邪
“的哲理。
从中药药性看,具抗病*的药,多集中在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补虚药及血症用药。这些抗病*中药,大多具有抗菌作用、增强免疫作用,及抗炎作用,还有保护各生命器官等作用。
新冠肺炎病*发病在于”正虚邪实“。中医属于疫病,病在戾气入侵,正气足则不发病,不足则病。戾气属于疫*,冬伏春发,缠绵难愈,初为寒湿在表,从表至半表半里,后入里化热入肺,肺气不宣,重则气营两燔,甚则内闭外脱。治当清肺解表排*,宣肺扶正救逆。中医的防治,体现在“未病先防,有病防变,愈后防复”不仅体现在具体病人的防治上,也体现在国家防疫战的总体战略上。近日首例新冠肺炎病理解剖报告公布。《报告》称,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对照复阅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以左侧为重,双下肺可见纤维条索影。由此,《报告》认为,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病理解剖与中医认识新 肺炎的病因病机和危重症的辨证施治互相印证,终未期表现在肺部寒热交错,寒郁化热,内闭外脱的复杂病机。中药治疗切合病理,有效是必然的,甚至可以逆转病变。单纯的吸氧,呼吸机、人工肺难以逆转病变。有效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难以代替的。多学科的融合为中医也为西医防治疫病助力。中医从来都是与域外医学(包括西洋医学)的汇通中不断向前发展,如"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一样,但最终都被中国人本土化了。这是中国文化强大的合理内核和包容性的神奇处。可以断言,西洋医学也不会例外。
有人说近一百多年来,中医发展缓慢,但我认为,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洋医学的倾入,中医大体上已经消化了西医,并且将西医融入了中医并保持了中医的核心理念,中医在发展中,但不会象西医一样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本次新冠疫战中医药的硬核回归,迎来了中国新医学的曙光。文化兴则国运兴,国运兴则文化强。只有和而不同,最终才能世界大同。
根据第六版指南,目前中医治疗以复方为主。一、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胶囊(颗粒)
二、确诊病人用清肺排*汤
适用范围: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基础方剂:麻*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苑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重型
气营两燔证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推荐处方: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丹皮15g、*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后下诸药,每次ml-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饲。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板兰根)、血必净注射液(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热*宁注射液(成分青蒿、金银花、栀子)、痰热清注射液(*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醒脑静注射液(主要包括麝香、栀子、郁金、 )。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危重型(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由苏合香、安息香、 、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组成)或安官牛*丸(由牛*、水牛角浓缩粉、麝香或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连、*芩、栀子、郁金、 组成)。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热*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红参、附片)、生脉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红参、麦冬和五味子)、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红参、麦冬)。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诊疗方案针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列出了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遵照药品说明书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辨证调整的原则,推荐用法如下:
病*感染或合并轻度细菌感染:0.9% 钠注射液ml加喜炎平注射液mgbid,或0.9% 钠注射液ml加热*宁注射液20ml,或0.9% 钠注射液ml加痰热清注射液40mlbid。
高热伴意识障碍:0.9% 钠注射液ml加醒脑静注射液20mlbid。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0.9% 钠注射液ml加血必净注射液mlbid。
免疫抑制:0.9% 钠注射液ml加参麦注射液mlbid。
休克:0.9% 钠注射液ml加参附注射液mlbid。
中医药的现代发展中医抗疫院士张伯礼:中医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他说,中医的理念不落后,我们相对落后的是技术,因为当时没有这些先进的技术。近来中医药教育和临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在走向国际化,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提升药材品质,拿出临床证据。中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历代都把当代的一些 的东西吸收到中医药里,促进自己的发展,为我所用。过去我们说不清,这碗汤药里边哪些是有效成分,哪些是次要的有效成分,哪些是不起作用的成分,哪些甚至是有害的成分,所以我们就提出一种组分中药的理念。组分既包括成分,也包括有效的部位。这种组分干什么用?它有什么活性?有什么药效作用?然后除掉有害的、不起作用的,而把主要有效的和次要有效的东西留下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我们经典名方的启迪下,重新配成一个现代中药的复方,再进行药学研究,这就组分中药的理念。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组分中药库存放了6万多种组分中药的样本和信息,是目前我国 的中药实体库。由于掌握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效信息,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疾病的特点和中医药古老配方的理念,有针对性地选择中药配伍,进行新药的创制研发,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我们过去一年只有多亿的产值,现在到了亿的产值,翻了几十倍,但是中药的天然资源没有增长几十倍,所以野生的药材不够用了。不够用的怎么办?那就得人工种植,发展无公害中药材。这是本草学的深化和细化。
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来研究中药,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的前提。通过研究,来诠释,说清药效物质,作用机理,拿出过硬的循证的证据。张伯礼团队对种中成药做了临床证据的数据库进行了荟萃分析:包括一共吸收了将近8万多篇的RCT的论文,多篇的荟萃分析,把它建立在数据库。每个中药的中成药的在临床使用的科学的证据、临床研究的成果都有了一个排比,来揭示这个药更清晰的临床定位,揭示它作用的原理。这能够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也促进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更好的控制它的质量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