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看到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1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项链》。有人说,这一篇课文中第二段的第2句,看起来挺像一句病句——
“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这句话是不是病句呢?文中的“穿”字是不是用得不恰当呢?如果是学生发现这样的问题,我敢确定这样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特别强悍。但是据我所知,一年级的学生在语感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短板,至于农村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就更不可能对这样的句子产生质疑,课本说是“穿”那就“穿”吧,课本中写的是“串”那就“串”吧……
有人说,文中“穿”起来的是“脚印”,把“脚印”穿起来然后挂在脖子上,画风是不是特别滑稽?你直接写“一连串的脚印远远望去像一串项链一样”难道不香吗?为何还要偏偏给它加个不伦不类的动词?用“穿”强调的是“线”从中间穿过去,但是文中的“脚印”与“脚印”之间有线连在一起吗?而用“串”强调的是“珠子”的外形特点,或者是重点突出脚印呈现出来的状态。
文中用“穿”,其实是完全可以的。因为“穿”这个字,我们可以情不自禁地想到“穿针引线”这个词,上述这个句子中用“穿”,其实强调的是“项链”的制作过程,重点突出项链的那一条线穿过一颗颗“珍珠”的动态过程,给人一种珠子和线之间无缝对接的动态之美。如果用“串”这个动词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用一根长竹签将这些脚印连接在一起,在审美方面貌似并不像珍珠项链那么高雅。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脚印落在沙滩上,每个脚印的面积都那么大,至少要比针线要大上很多,这个时候用“穿”这个动作,给人一种非常明显的别扭之感。还有的一年级老师认为,多个“珠子”连接在一起,用“串”字更合适。当然,“串”字强调的是最终的结果,强调的是“项链”最终的样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判断:用“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穿”这个字更能把拟人的动作刻画出来;而用“串”,则是表示“穿”了之后的结果。所以,文中的“穿成金色的项链”如果能够改成“穿成一串金色的项链”,引起歧义的概率就会降低一些。
当然,语文课本都是国内顶级的语言专家经过层层审核之后编排出来的,出现错误的概率极少。朋友们,你们觉得小学语文课本会不会出现错误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