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惊百虫,万物始生长”
你知不知道惊蛰来了?
年3月6日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称为“蛰”
到了“惊蛰节”
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
故曰惊蛰
惊蛰时节
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仲春时节正式开始!
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鹂)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鹂,*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离*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习俗
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相对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饮食上可以选择多汁性寒味甘、有润肺滋阴功效的梨。但梨性质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对于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则不宜食用生梨。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养生
1.起居,立春后,万物充满生机,这个时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晚睡早起,清晨适当做些运动,晚餐后散散步,放松心情,保持愉悦。
2.饮食,惊蛰时节,由于人体中的肝阳之气顺应时节而继续上升,阴血相对不足。饮食进补应顺应阳气的升发,更加助益于脾气,令五脏平和。所以,进补要根据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结合惊蛰时节气候的特点,从防病健身两方面来采用有效的食谱进补。
3.运动锻炼,闲散和缓地步行,是顺应春季气候变化特点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不拘形式,宜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快慢,时间之长短,随其自然,不宜强为。应以劳而不倦,见微汗为度。
肝火旺的朋友,春天可以喝些花茶,芬芳发散的花香,能帮助肝气疏解,心情畅快一些。玫瑰花、茉莉花、都是很适合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立春开始,顺应春季自然界万物生机勃勃的气象,注意调养身体,就会使自己体魄逐渐强健。